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 
首页   走进检院   检察动态   检察新闻   检务公开   法治宣传
当前位置:首页>云南省富民县人民检察院 >法治宣传
法治宣传
反诈 | 免费培训变“割韭菜”,二次诈骗再“补刀”!这份避坑指南请收好!
时间:2025-04-11

“免费培训课,学完月入过万!”

张某怎么也没想到

一次想赚钱的“勇敢”

换来被骗两次的内向

免费课暗藏天价学费


近日,张某接到自称某科技公司的电话,称其账号数据优质,可参与为期三天的“短剧推广免费培训课”。

课程结束后,对方抛出橄榄枝:缴纳4800元即可成为一级代理商,赠送苹果手机,并承诺“一个月赚不到钱全额退款”,还煞有介事地签订了合同。

张某心动缴费后,收到一部上古时代的苹果手机,按对方指引添加了三个“导师”的微信,用收到的手机在指定平台上操作。

一个月后,平台显示收益70元却无法提现!面对张某质问,对方敷衍“后续收益会涨”,随后彻底失联……


假反诈中心再骗5000元!


不甘心的张某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“有相同经历”的网友,便联系对方,对方称可帮忙追回损失,并提供了所谓“北京反诈中心”的邮箱。

张某将自己被骗经历写成邮件发送到该邮箱后,一名“警官”通过QQ联系他,并出示“警官证”照片。

该“警官”发了两个二维码让张某转账,声称“骗子账户被冻结,需转账激活,激活后自动退款”。

张某信以为真,分两笔转账5000余元。

随后,对方发来“退款截图”,张某查询银行卡却始终未到账。

“系统延迟”“看看其他银行卡”“看看支付宝余额”……对方使用各种话术拖延时间。

次日,张某醒悟后报警,两次共损失累计1.1万元!


诈骗手法解析




培训骗局核心套路

精准筛选目标:以“账号优质”为话术,筛选易受诱惑人群。

权威包装:用“签订合同”“赠送手机”营造正规经营假象,降低警惕。

虚假闭环系统:操控平台数据,制造虚假收益,实际无法提现。

二次冒充公检法诈骗

精准心理操控:冒充受害者博取共情,利用受骗者急于追损心态吸引上钩。

伪造官方背书:仿冒公检法邮箱、证件,制造“合法追损”的氛围。

技术辅助欺诈:伪造转账截图、篡改邮件域名,增强迷惑性。

拖延识别时间:通过“次日到账”“系统延迟”等借口,拖延受害人察觉时间,转移资金增加追回难度。




01

警惕“零风险”承诺

任何宣称“稳赚不赔”“无门槛高收益”的兼职、投资,均为诈骗。

所谓“电子合同”不具备法律效力,切勿轻信。




02

识破“维权陷阱”

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QQ、邮箱线上办案,更不会要求转账“解冻账户”。

网络平台主动联系的“难友”,可能是诈骗分子伪装。




03

及时报警

如遇被骗,保存好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、合同等证据,第一时间报警。

切勿自行联系“维权机构”,报警请拨打110,或直接到辖区派出所报警。

来源:昆明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

审核:满涛

终审:李松